当前位置:中国红枣网 » 红枣资讯 » 分析预测 » 正文红枣文化 / 市场行情 / 分析预测 / 种植技术 / 关注枣农 / 政策法规 / 加工技术 / 食品安全 /

评论|对义乌枣业复苏、壮大的遐想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8-10-30    浏览次数:322

前两天,义乌市枣业协会成立。人可得知这个消息,仿佛眼前又出现了那满坡的枣林和枣树上的累累果实。这种感觉,来自曾经的经历和一直的记忆,因而感到很亲切,很兴慰。

农业时代,义乌有两个省级“乡”——浙江红糖之乡和浙江枣乡。种糖梗加工红糖、种枣树加工南枣和蜜枣,是义乌农民在农业时代能获得的最大的经济收入。义乌多丘陵,丘陵适宜枣树生长。20世纪80年代前,义乌山坡上基本上是成片的枣林。枣树属于落叶树,初春吐芽抽叶,到了初冬叶子开始凋零。落叶也就成了滋养土壤的好肥料。山坡上的枣林基本上不妨碍其他作物生长,秋冬之交,枣林地在番薯收获后可种小麦,到第二年初夏,小麦收割后又可扦插番薯。所以,一片枣林,一年有枣子、小麦、番薯三种作物的收成,可谓是地尽其用的典范。义乌人对枣子的加工很讲究,根据不同品种的枣子,把它们加工成南枣和蜜枣。南枣的营养价值大,属于义乌特产,据说曾列为宫庭贡品。

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,义乌成片的枣林开始消失。那些年,每逢初秋,一批有南枣加工技术的义乌枣农,会北上河南、山西、山东等地去“做枣”——就是在那些地方收购枣子,就地加工成南枣或蜜枣,销往全国各地。

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,产业的兴兴衰衰、生生死死都属于正常现象。义乌枣林的消失、枣业的衰落亦然。只是,从义乌人,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义乌人的感情上看,枣林的消失、枣业的衰落是很可惜的事。

这些年,义乌的枣业也与红糖业一样星火再闪,把它作为农业文化的一种符号保护着。这当然是好事。义乌出台的《义乌南蜜枣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》,更为枣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希望。如今,成立了枣业协会,“将团结广大枣农通过交流和合作,提升经营管理能力,提升南蜜枣产品质量,支持新技术的开发推广,推动义乌枣产业发展,实现产业振兴和品牌建设战略。”这为义乌枣业的复苏、壮大提供了遐想的空间。

红枣信息网提示:“如果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删除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”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分享与收藏:  红枣资讯搜索  告诉好友  关闭窗口 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: